《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六年级作文

来源:作文咖  本文已影响1.72W人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题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六年级作文

朋友,你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吗?如果读过,相信你一定对海伦·凯勒这个人不陌生吧!

人们对海伦·凯勒最大的印象大多数是:一个盲聋患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以及一个传奇般的女性。我在看这本书之前,观点和这些人并无差异,但读完了这本书后,我对她的印象改变了:海伦·凯勒,一个渴望光明与自由的人,一个真正用心去“看”世界的人。

在海伦19个月大的时候,一场大病如同张牙舞爪的恶魔,夺走了她的视觉和听觉,她不能像以前那样追逐着蝴蝶嬉戏,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听到母亲温柔的声音,就连院子里的树,围墙上的蔷薇花甚至是家人们的音容笑貌,都只能凭靠那仅剩的触觉和嗅觉或是心里的感觉来“看”了。而且,因长期处于黑暗、冰冷的世界中,小海伦渐渐变得刁蛮、任性,且以自我为中心。看到这里,我不禁担忧起小海伦以后的生活了:一个常年处于没有视觉、听觉的世界且脾气极差的小孩,以后又能有什么出息呢?

就在这时(1877年3月),安妮·沙莉文老师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小海伦那黑暗的世界里,她用极大的耐心、毅力与爱帮助海伦完成了从学前到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学业,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耗尽一生心血培育了不朽传奇海伦·凯勒,与些同时,她也成为了海伦一生最敬爱的人。

在海伦从小到大的种种事迹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她学会说话的过程了。众所周知,我们正常人学说话,是用眼睛去看别人的口型,用耳朵听别人的发音学会的,但是海伦既看不见,也听不着,那她是如何学习的呢?原来,教她说话的老师萨拉·富勒小姐让海伦把手轻轻地放在她的脸上,感觉她的舌头和嘴唇是怎样动的。就这样,当海伦第一次连贯地说出“天气很温暖”这个句子时,她是何等的惊喜呀!即使只是几个简单的单词,但这对于一个耳聋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美妙的事啊!当我看到这一段时,脑里立刻就浮现出了海伦那张欣喜若狂的脸蛋,那一段段文字字几乎是争先恐后地向我传达着那几乎是要溢出来的喜悦之情,我的心也随着海伦而愉悦起来。

在全书的最后一章,海伦写下了她对自己假如拥有三天光明期许:第一天,她要看人。海伦要把她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来,长久、深情地凝视着他们的脸,把他们内在美的外部形象铭刻在她的心中。她还要去看看婴儿那天真无邪的笑容,也要看她的小们那忠实信赖的眼睛,或是去看看她房间里简单的一些小东西——对了,她还要去森林进行远足,让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丽之中;第二天,海伦将会在博物馆与剧院或电影院度过,她将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的灵魂,将去体会那戏剧的世界;而在第三天,也就是海伦虚构重见光明的最后一天,她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繁华的街道去,到公园大道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去……她的心将会充满了人和物的形象。在这三天中,海伦必然还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做,会令我们这些读者感到一丝遗憾,不过,我转念一想:人生本就无全然完美,海伦虽然还没有看遍这世间百态,却也度过了最充实、幸福的三天,不是吗?这么一想,那点儿遗憾也便马上释然了。

“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是的,海伦·凯勒无疑是不自由的,她身体残疾,无法看见世间万物,也听不见清晨时儿的啁啾声,而只能在幽闭的黑暗世界里生活;但她肯定又是自由的,因为她那不甘寂寞的灵魂早已经摆脱了束缚,令她得到了灵魂上的自由。就如题记所讲的:海伦·凯勒,十九世纪的一朵旷世奇葩。

蔑视苦难,永不低头,发奋图强,坚韧不拔……这就是海伦·凯勒的人生。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